恋爱中有等级观念吗?

无论是来电咨询或上门了解我们的服务,我常能听到这样的表白:“我已经有澳洲永久居留权,找对象没有什么特殊目的”。或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声明:“我并不需要留在澳洲生活,来寻找你们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身份”。这些表白常在我还未提出任何问题以前,也就是我并不知道他们在澳洲的居留情况,而他们已经先作出了声明。

为什么这些朋友那么着急地先要这样表白自己呢?

当然,最能理解的原因是不想被他人利用,或并不想利用他人通过婚姻去解决居留问题。大家都知道,社会上有些人为了获得居留身份而去欺骗他人的感情、去结婚。这种现象使很多有居留身份的朋友紧张害怕,也使很多没有居留的朋友敏感,就怕别人把他们看成是利用别人的骗子。

除了怀疑、敏感外,这些声明中还反映了一定的等级观念。

任何文化、社会都有世俗的等级观念。人们把在社会上生活的人分为高等、低等,高等的人不与低等的人交往,低等的人也很难高攀。

在中国大陆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,也存在着等级观念。人们把人及其家庭的钱财、背景和社会地位划分等级。恋爱中,人们常带着“门当户对”观念与同一级别的人进行交往。改革开放以后,特别是来到澳洲生活后,原来划分等级的模式被打乱了,而新的等级衡量标准又被产生。人们开始从学历、工种、能否讲流利的英语及有无澳洲永久居留来划分居澳华人的等级。在这种等级观念的影响下,有永久者在找对象时比较歧视没有永居的人,或以更确切的说法来表示:有居留者有着强烈的优越感。同样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,没有居留的朋友往往觉得自卑。于是,对象还没开始找,声明先发表起来。

那么人的等级和居留权真的很有关系吗?人的缘份真的可以被一张居留证阻挡吗?

大家可能记得,刚从中国大陆来到澳洲的生活经历。从生活、食品不习惯到习惯;从不会讲英语到自营企业;受雇于大公司;从每周一、二百元的工资到拥有自己的房产。没有多少人能逃脱这样的过程,也没有人会把这个过程称为从低级社会走进高级社会。大家都很明白,对于一个闯入新环境、新社会的人来说,这是一条必经之路。

规律和模式是这一样的,一批人先走,另一批人正在走,而还有一些人准备走,但无论是早走还是晚走,他们都能走出艰难过程。为此早走的人并不一定优胜于还没有完成过程的人。

很多尚未获得永久居留、正在走这个过程的朋友经历着很大的压力。他们所得的工资比别人少,受雇的机会很有限。他们没有办法去计划以后的生活,他们希望能尽早地和其他同胞一样安定地在这个国家生活。他们的艰苦需要得到理解,而不是歧视。

即使艰苦,很多没获居留的朋友还在不断的努力。我认识一些这样的朋友,他们经营着自己的生意,雇用着澳洲公民,他们所得的报酬是同行业最低的。生意中很多人欠款不付,他们却无法用法律的方式保护自己。然而值得敬佩的是他们从不抱怨。我一直在想,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他们还能如此生存,那么有一天,当他们可以自由的留在澳洲升展拳脚时,他们会是怎么样的成功呢!

婚姻的结合是男、女双方能享有共同兴趣、观点和价值的结合,在这种基础上,双方才能互相爱护和关心。因为没有居留身份而拒绝恋爱机会常常会使自己失去很多好的机缘。每个正在寻找对象的人应该把自己的视线集中到对象的内在上,通过时间来了解和观察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可能享受到自己的幸福。

Add Comment